说起安徽淮南的美食,不知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有人说豆腐,有人说牛肉汤,还有人会说大救驾。应该说这些都是名声在外的淮南美食。今天我们就跟着淮南导游张璐璐一起去探访淮南味道。
(资料图片)
在淮南市的街头,总能看到挂着醒目招牌的牛肉汤店,有的店面看起来不是十分讲究,可生意却是十分的红火。
“老板!来碗牛肉汤,再加上两个烧饼。”
“您坐,马上就好。”
在淮南,吃一碗牛肉汤成为很多人的最爱。为什么淮南牛肉汤会如此受青睐呢?
关于淮南牛肉汤,要从清乾隆年间说起,淮南人翰林大学士张政深研百草,擅长美食,曾经任宫庭御膳高官,深得皇上厚爱。告老还乡,回到山清水秀的淮河岸边,将清宫秘方流传后人。因此,淮南牛肉汤以它特有的风味名盛淮河两岸,传遍大江南北,百吃不厌。
淮南牛肉汤的选料讲究,取制江淮一带的黄牛为原料,用牛骨头熬汤,牛肉汤以汤为主,汤不醇就没味道,牛肉汤的烫制方法多样,都取用当地特产,淮芋粉、绿豆饼、豆腐皮、豆圆子等为辅料。淮南牛肉汤,给人的感觉是:汤浓醇鲜,香辣适口,原料丰富,味足味厚,令人回味无穷,并且四季皆宜。
淮
南
牛
肉
汤
淮南,是一座被历史浸润的城市,这里也是豆腐的发源地。到淮南,还有值得打卡的就是八公山豆腐了。八公山豆腐晶莹剔透,白似玉板,质地细腻,无黄浆水位,托在手上而不散碎,因此名贯古今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豆腐之法,始于汉淮南王刘安”。说到它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了。
菊花豆腐盅
白玉豆腐饺
刘安点丹
淮南一品豆腐花
相传在二千多年前,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药,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、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,结果仙丹未得,却无意中发明了豆腐,称之为“八公山豆腐”。刘安发明豆腐的地方,就是今天寿县北门外的八公山,八公山脚下的大泉村,家家户户制作豆腐,形成独具特色的豆腐文化一条街——“中国豆腐文化村”。
在淮南,八公山豆腐馆比比皆是,他们做的豆腐菜手法多样,煨、煮、煎、炸、溜,花样翻新,或拢丝、或雕刻、或荤、或素,或冷盘、或火锅,豆腐汤浓的像牛奶,豆腐块漂浮汤上,像块块琼脂,汤呈乳白色,鲜如鱼汁。“寿桃豆腐、琵琶豆腐、葡萄豆腐、金钱豆腐”等400余道造型逼真、色彩纷呈、鲜美异常、风味独具的豆腐菜值得您来细细品尝。
豆腐宴
“来到八公山下,不可不吃‘大救驾’。”这是本地民间的一句口头禅。大救驾是寿县的一大传统特色名点,它的由来,还有一段历史典故。
据说在一千多年前的公元956年,后周世宗柴荣征伐南唐时,命大将赵匡胤率兵首先攻打南唐重镇寿春(也就是今天的寿县)。赵匡胤奋勇攻城,攻下了城池,但他本人却因疲劳过度,精神不振,不思饮食,这时,城中的粮食早已消耗殆尽,军内厨师勉强搞来一些面粉、白糖、食油,凑合做成糕饼送去。没想到赵将军吃了这糕饼,食欲大振,连声称好。后来,赵匡胤做了大宋开国皇帝,曾与大臣们谈起此事,并且念念不忘地说:“好饼,好饼!真是救了朕的驾也!”从此以后,人们就把这糕饼取名叫做“大救驾”了。
大救驾,形态为圆形,表面酥层清晰,中间呈急流漩涡状,色泽淡黄、均匀,组织外皮酥脆,馅料细软,品味酥松、香甜,有果料香味,看上去赏心悦目,令人爱不释手,吃起来爽口沁脾,回味无穷。
在寿县有着“无圆不成席”的说法,“圆子”是不可缺少的,一口热乎乎的寿州圆子让佳节的席面更有氛围,也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到心安。每至年节,家家蒸馍做圆子。
在古城寿县,圆子是老字号饭店聚红盛、望淮楼、寿西湖等招牌菜之一。如今,寿县已开发出用牛肉、糯米、米花、挂面、摊馍、荠菜做的名目繁多的圆子。现在,圆子也不再是逢年过节才能享用的美食。人们利用真空包装,把冷凉的各种圆子包装好,通过快递飞向四面八方,一年四季都能享受独特的寿州味道。
淮南美食小吃还有上窑馓子、朱马店羊肉汤、淮南糊辣汤、煎饼卷油条、金钱饼、火烧冬笋、八公山雪月银球,自夏商时期,市境属“淮夷”之地起,淮南已有千年历史,每一样美食背后积淀的都是淮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典故。
一座值得用“舌尖”丈量的美食之城,以食物为遗传密码,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味道的极致,欢迎您来感受淮南美食。
标签: